財經週報

流感季遇上全球解封,「雙重疫情」可能大爆發?

去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下,全球民眾被迫乖乖遵循政府防疫規範,意外阻斷流感病毒傳播。但隨著全球陸續解封,今年恐怕會遇上流感大爆發。若流感與新冠疫情相伴引發「雙重疫情」,醫療體系將難以負荷。

流感疫苗-流感-新冠-雙重疫情 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    其他

2020年9月,北半球醫界與公衛界繃緊神經,深怕進入流感季之後,會爆發流感與COVID-19「雙重疫情」(twindemic),使醫院過載、死亡人數飆升。這份擔憂並沒有成真。從2020年年底到2021年年初,COVID-19確診數直線攀升,但並未爆發任何流感疫情。

現在專家又開始擔心了。去年冬季流感銷聲匿跡,恐怕會使2021-22年流感季加劇:更早爆發、拖得更久、衝擊更多人。

季節性流感的元凶是透過鳥類、人類與其他哺乳類散播到全球的病毒。北半球流感季大約從10月開始,並在1、2月達到高峰。南半球則是落在5月到7、8月。

造成冬季流感的病毒有兩種。A型流感的病毒來自鳥類和豬隻。這當中的H1N1、H3N2亞型也會傳染給人類。B型流感則只會傳染人類。

隨著這些病毒變種與散播,他們變得非常善於重組表面蛋白,使人類的免疫系統更難以辨認,即使免疫系統曾經遇過類似的病毒,可能也無從抵禦。因此,流感疫苗每一年都必須更新並重新注射。

流感疫苗從研發、試驗到大規模製造至少耗時六個月,因此在流感季來臨前的好幾個月,就得決定今年要針對哪些病毒設計疫苗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會負責提供疫苗組成建議。

廣告

全球流感監測與應對系統(GISRS)是由全球123國的實驗室與公衛機構組成的網絡,全年蒐集呼吸道檢體進行分析。GISRS的專家會對各種流感病毒做基因定序,並將病毒表面的蛋白質依特性歸類,建構出目前最盛行的流感病毒株詳細樣貌,了解他們如何演進、哪些新病毒株正在興起。

彙整好數據後,WHO每年二月和九月會召集專家會議,分別針對南半球與北半球建議新一季疫苗組成。

2021年2月,專家利用前幾個月南半球盛行病毒株的資訊,選定四種病毒株作為當年度北半球的疫苗組成。最晚在10月初,當年度流感疫苗就應該開始施打。

目標病毒株今年選對了嗎?

今年冬天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目標病毒株是否選對了。這個問題每年都有,但今年格外嚴重。

廣告

由於2020-21年幾乎沒有任何地方經歷流感季,因此GISRS可以取得的資料少得多。2020年9月到2021年1月之間,全球檢測為陽性的檢體占比不到0.2%,2017到2020年間的平均占比是17%。

美國2020-21的流感季期間,因流感住院的人數達到2005年開始蒐集數據以來的最低點。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表示,依據他們獲取的回報,2020-21年死於流感的孩童只有一人,2019-20年則是199人。

為什麼流感變得如此罕見?

因為在COVID-19大流行之際,人人配戴口罩、維持社交距離、勤洗手、避免搭大眾運輸工具、盡可能待在家,這些作為有效阻斷了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傳播,包括流感病毒。

廣告

這樣的好事卻注定帶來令人憂心的結果。流感疫苗的防護力通常不如新冠疫苗,在能驗出的感染數中,大概只能阻卻7成健康成人、5成老人被感染。流感疫苗的防護力,會受到目標病毒株與個人實際受感染的病毒株匹配度影響,如果匹配度低,疫苗對感染與重症的保護力都會下降,使疫情更加嚴峻。由於現在盛行哪種病毒株的資訊非常少,英國醫學科學院(AMS)認為,今年疫苗與實際病毒株不匹配的機率較高。

第二個未知數是,已經超過一年多順利避開流感的人類免疫系統,此刻遇上流感病毒會出現什麼反應。

2020-21流感季平淡甚至消失無蹤,在COVID-19奪走上萬條人命、造成醫院爆滿的時刻,或許是件好事,但那也意味著去年接觸過盛行流感病毒的人不多,自然群體免疫的程度相對低。AMS表示,這種情況下如果流感大流行「可能會很麻煩」

廣告

就連曾經感染過的人也未必躲得過。免疫能力會隨時間減弱,而且流感疫病毒突變迅速,因此免疫系統即使對某一種季節性流感的病毒具有記憶,遇到新種病毒時,那樣的記憶功效恐怕也有限。部分人對流感幾乎零防護力,像是從未遇過流感病毒的嬰兒或幼童。

一份對美國流感的研究或許可以用來推測2021年的流感散播情境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(Arizona State University)2013年的研究發現,如果前一年冬季比較暖和使得流感疫情不嚴重,那麼下一波流感疫情有72%的機率會較平均來得嚴重:提早11天開始、成長率高40%。疫情可能是因為流感季提早開始、爆發時接種疫苗的人數較少才惡化。

廣告

AMS的模型顯示,如果英國人回歸疫情前的生活型態,最糟的狀況下,今年冬天的流感疫情致死率會比平時高2.2倍。近年,流感在英國造成的死亡人數約落在1到3萬人之間,2017-18年是近年最糟的一次,奪走約26,000條人命。

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的傳播情況,有助於了解北半球可能面臨的挑戰。RSV是造成幼童住院與死亡的主因,特別是1歲以下幼童。COVID-19疫情期間,全球RSV個案數大減98%,但澳洲研究人員發現,2021年過去幾個月開始放寬社交距離限制以來,RSV個案數就暴增了。RSV個案數在12月達到高峰(澳洲夏季),而非平時的6、7月(秋冬季)。高峰期個案數幾乎是平時的3倍,年紀較長的孩童個案數也比較高。紐約市的醫師在今年3月過後這段期間,也觀察到類似情形。

有些醫師擔心,如果流感或RSV疫情與COVID-19同時爆發,民眾可能會一次染上多種呼吸道病毒。

南安普頓大學(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)藥理學家霍葛特(Stephen Holgate)指出,因嚴重肺部疾病而住院的病童中,約有五分之一是遭到多種病毒感染。愈來愈多證據顯示,流感與SARS-COV-2病毒可以共存,而且會以負面方式相互作用。也以人擔心其他呼吸道病毒盛行會造成SARS-COV-2出現更危險的變異株。

(黃明堂攝)

如何避免「雙疫情」?

英國醫學科學院(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)院長強生爵士(Dame Anne Johnson)認為,如果想避免2021-22出現「雙疫情」,應該採取三項措施。

第一,共同拉高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接種率。

由於對流感的自然免疫來到數年新低,各地必須靠疫苗來補足。應該要讓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,包括老人、孕婦、醫療人員與兒童。兒童是很強的病毒散播者。

第二,由於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症狀十分類似,要讓醫師可以固定取得多工檢測資源,對咽喉拭子一次進行多種病毒檢測。

強生表示,醫療院所、養護機構、藥局都應該提供流感快篩。判定是否遭病毒感染很有幫助,如果能即時使用抗病毒藥物,就可以縮短流感病程。

第三,群眾要繼續落實「呼吸道衛生」的生活習慣。

世界多數地方或許都會放寬社交距離限制,但民眾還是應該在擁擠的室內場所戴口罩,盡可能居家辦公,並在戶外進行社交活動。

科學家面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,會繼續使用已知有效的工具,但目前製作流感疫苗的方法非常緩慢,要花六個月的時間,在雞蛋或哺乳類細胞中培養病毒,再小心翼翼地萃取出來、淨化蛋白質,做出製造疫苗的基本原料。

mRNA技術應用到流感疫苗

mRNA疫苗在對抗COVID-19上取得成功,讓科學家開始研究將mRNA技術應用到流感疫苗上的方法。mRNA技術應該可以加快疫苗開發流程,縮短研製疫苗與病毒變種的時間差。如果出現新的病毒株,mRNA疫苗要修改也比較容易。

今年7月,莫德納已經開始以WHO建議的四種目標病毒株進行mRNA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。輝瑞也在開發流感疫苗。英國藥廠Seqirus宣布,將在2022年年底開始進行mRNA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。

Seqirus希望使用自我擴增mRNA(self-amplifying messenger RNA,簡稱「SAM」)技術來製作疫苗。一般的mRNA疫苗會告訴人體細胞製造抗原(人類的免疫系統會針對抗原製造抗體),SAM疫苗則是直接指揮人體細胞複製mRNA本身。如果成功,要達到相同免疫成效所需的疫苗劑量會大幅降低,如果希望一次讓接種者獲得多種流感疫苗的防護力或持續提升對COVID-19的免疫能力時,這樣的特性很有幫助。

(本文由「經濟學人」獨家授權轉載)

相關熱門主題
你可能有興趣
#廣編企劃|2030年臺中時空膠囊:打造環保低碳新城市!
最新訊息
【每日6元】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
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
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

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,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